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志飲品界網(wǎng)當我們喝咖啡的時候總會討論起咖啡的味道,比如咖啡酸不酸、咖啡苦不苦…我們知道每種單品咖啡都有獨特的地域風味,而咖啡豆的風味,除了靠環(huán)境條件、品種、種植技術(shù)外,最能立即創(chuàng)造出個性化風味的應(yīng)該就是處理法,不過,處理法到底會帶來什么?一杯咖啡的制作包含了采收、處理、去皮、挑豆、烘焙、儲存、研磨、沖泡等過程,其中「處理」這個步驟,就是影響咖啡風味的初步關(guān)鍵之一。也許在精品咖啡館你會碰到這樣一種情況,同一產(chǎn)區(qū)同一咖啡品種會出現(xiàn)不同的咖啡處理法,比如,同樣是耶加雪菲,一支采用水洗處理法、而另一支是日曬處理法,并且喝起來它們的風味也不太一樣,那么咖啡處理法對咖啡味道究竟有什么影響?先來看看視頻怎么說吧!什么是處理法?所謂咖啡處理法指的是“咖啡果實變成咖啡生豆的過程”,從傳統(tǒng)上來說,咖啡有三種主要處理方式:水洗、日曬和蜜處理。當然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其它的處理方式,像印度尼西亞的濕刨法也算是一種處理法,但這種處理法比較罕見。日曬處理法(Dry process/Natural method):最原始的咖啡豆處理法是采用日曬處理法,日曬處理法又稱“自然干燥法”,這種處理法是將咖啡豆直接放在太陽底下曝曬,其中曝曬天數(shù)長達27天-30天,在曬咖啡的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過度日曬會造成咖啡豆碎裂,導(dǎo)致不良豆出現(xiàn),雖操作流程比較簡單,但日曬處理咖啡豆子賣相不好看,故不討人喜。日曬法:選豆→干燥→脫殼→篩選與分級。水洗處理法(Washed Process):目前最為廣泛使用的處理方式是水洗法,這種處理法是利用發(fā)酵去除果膠層處理,去除咖啡漿果果皮后通過發(fā)酵去果膠,使用水洗方式?jīng)_洗因發(fā)酵而變軟的果膠在采用機械烘干,在烘干的過程中需花費1到2天的時間,當然,也可以采用日曬處理,但相對花費的時間比較久,需3到16天,水洗處理咖啡豆比日曬處理咖啡豆方便很多,不良豆的咖啡豆直接在水洗過程中可以大量剔除,并且水洗處理咖啡豆子賣相極佳,故深得人心。水洗法:選豆→去除果肉→發(fā)酵→水洗→干燥→脫殼→挑選與分級。另外水洗法又分為半水洗 Semi-Wash 和 全水洗Full-wash 兩種。半水洗 Semi-Wash 和 全水洗Full-wash兩種方式最終的成品都為:帶著羊皮紙的咖啡生豆,主要區(qū)別在于用機器直接去果膠還是經(jīng)過發(fā)酵池來去除果膠層。半水洗:咖啡果去果皮果肉后不經(jīng)過發(fā)酵池,而通過專門的去果膠機器來去除果膠,經(jīng)過半水洗式處理法的咖啡豆,有著較低沉的酸度及更厚實的特性。但過程中也制造出許多不同的風味,像是木質(zhì)味、土壤味、霉味、香料味等等。全水洗:咖啡果去果皮果肉后,進入發(fā)酵池,經(jīng)過1-2天的時間發(fā)酵(時間根據(jù)現(xiàn)場的溫度和濕度而不同)來去除果膠層;發(fā)酵的方式再細分又有有水和無水,有酶和無酶不同的方式。蜜處理(HoneyProcess或MielProcess):所謂蜜處理,是指帶著黏膜進行日曬干燥的生豆制成過程,將果肉剝?nèi)ズ螅瑢в袃?nèi)果皮的果實晾干,是目前比較流行的處理方式,這種處理方式與哥斯達黎加密切相關(guān),哥斯大黎加和薩爾瓦多等中美洲國家較擅長使用這種處理法。蜜處理法:選豆→去除果肉→帶果膠干燥→脫殼→挑選與分級。根據(jù)蜜處理果膠刨除的厚薄程度、日曬時間長短,蜜處理又分為白蜜,紅蜜,黑蜜處理。1.根據(jù)保留果膠的比例不同:白蜜White Honey 通常會把80%-90% 果膠被移除。紅蜜Red Honey基本上保留全部果膠,無發(fā)酵。黑蜜Black Honey基本上保留全部果膠,低海拔溫度進行干燥。簡單來說,白蜜在水洗后留下的果膠更少一些,而紅蜜和黑蜜則會保留更多的果膠,這樣會使咖啡具有更好的醇厚度。2.根據(jù)光照以及干燥時間的長短不同:紅色蜂蜜需要在遮陰的環(huán)境下進行干燥,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干燥,通常在云層覆蓋期間開發(fā),通常需要大約12天才能完成干燥。黑蜂蜜需要在更加陰涼的地方進行干燥,需要最長時間,通常是一周多一點,并且用黑色塑料篷布覆蓋,黑蜂蜜處理過程是最為復(fù)雜的,但價格最昂貴。3.在風味上:黑蜜處理風味酸甜感明顯,帶有果汁味道。紅蜜處理風味比較均衡,帶有提子味道。黃蜜處理風味比較干凈,帶有柑橘類味道。濕刨法濕刨處理法在印度尼西亞很常見,與一般水洗和日曬法不同。 水洗、蜜處理或日曬豆的內(nèi)果皮一直保留到最后豆體脫水變硬,含水率降到12%,或封存入庫經(jīng)1-3個月熟成才磨掉。但濕刨法卻在豆體潮濕松軟,含水率高達30-35%時,脫去內(nèi)果皮,讓生豆表面直接暴露出來,再繼續(xù)曬干。這是因為蘇門答臘島氣候潮濕,因地制宜發(fā)展出的方法,目的是加速干燥。干燥時間縮短,咖啡豆的發(fā)酵期縮短,酸味大為降低,醇厚度因此增加,而且焦糖與果香明顯,略帶木質(zhì)味與藥草味,這也是曼特寧獨特的“地域之味”。不過濕刨法也是有一定的缺點存在的,在刨殼過程中,咖啡豆溫度會上升到30~60度,并且完全破壞羊皮紙,很可能觸發(fā)豆子的萌芽的情況出現(xiàn)。而且也會出現(xiàn)因為制作過程中刨掉了果皮,而讓豆子直接接觸空氣,因此霉豆等瑕疵豆遠高于水洗與日曬法的情況。這么多處理法喝起來有區(qū)別嗎?就口味上來說,日曬處理法:酸質(zhì)比較低,甜度明顯,因為日曬的咖啡豆保留了咖啡原始的風味,產(chǎn)出的咖啡香氣濃厚,喝起來味道層次豐富帶有甜味。水洗處理法:酸質(zhì)明顯,干凈度最好,水洗處理中的發(fā)酵過程會使咖啡的酸味更為強烈,同時也因為將多余的雜質(zhì)洗去,味道較為清爽細致。蜜處理:酸質(zhì)中度,甜度比水洗好,蜜處理的咖啡在處理過程中,果膠的糖分會滲入咖啡豆中,加強咖啡的甜味,和果酸味形成巧妙的平衡。在四大處理法中,水洗的酸度最高,日曬法甜度和層次感較好,蜜處理法則介于兩者之間,濕刨法偏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