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硅谷起家,在東京大受歡迎的藍瓶咖啡館(Blue Bottle Coffee)最近開出了自己的東京第五店。沒有開在購物中心,也不是商業(yè)街鋪,這家新店的選址是個遠離車站的廢棄電器工廠。選擇這里有兩個好處,第一,這里的環(huán)境相對僻靜,加上整個咖啡館的獨立存在,使得整個空間氣質獨特。再者,獨棟建筑的特點也讓藍瓶咖啡有了任意改造空間的機會。

藍瓶咖啡館邀請了建筑公司Schemata負責整個建筑的改造。設計師憑借自己對街區(qū)的了解,以及對藍瓶這個品牌的認知,決定在設計中融入“公平關系”的理念,希望走進空間的每一個人,在建筑內部的任意一個角落都能處在一種看見或不看見的辯證關系里。同樣,這樣的辯證關系也該出現(xiàn)在咖啡館內和館外。簡單點說,你可以選擇被看見,你也可以選擇暴露在空氣里。
館內外這種相互依存的關系相對容易實現(xiàn)。建筑師將外墻的一大部分都用了落地玻璃填滿。而玻璃窗的一部分是可以橫向旋轉的,同樣給予了看或不看的選擇。

而咖啡館內部的辯證關系最終依靠錯落的階梯實現(xiàn)。這些階梯劃分了不同的功能區(qū),也提供了倉儲空間——階梯下的角落。








這種強調平等人際關系的咖啡館,算是一種升級版的“第三空間”。連鎖咖啡品牌星巴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曾將“第三空間”作為品牌經營門店的關鍵字,但當時這一概念更多是局限在硬件條件上的舒適、方便。而今,在大多數(shù)咖啡館都能有能力提供閑適的空間,“第三空間”也該有新的要求,比如,一個有著舒適人際關系的空間。從這個角度看,藍瓶咖啡館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性。
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 “引用自:XXX(非國際咖啡品牌網)”的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系本站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