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是一門看上去很火的生意。
火爆起來的生意不一定能賺到錢,圍繞生意打轉的業(yè)務,卻往往賺的盆滿缽滿。
這種“送水”的商業(yè)模式,曾一再證明自過己的盈利能力。
但“咖啡外賣”是個例外。
就在剛剛過去的上周,咖啡外送服務平臺“連咖啡微服務”宣布:將部分合作品牌的服務費由每單2元上調至每單5元。
這被外界普遍認為是該平臺扛不住燒錢而轉變經營思路。
咖sir了解到,咖啡外賣這門利潤微薄的生意,如今正遭受著餓了么、美團等外賣巨頭的侵蝕,戰(zhàn)場廝殺已經火紅一片,有些已經黯然退場。
一、“跑腿”生意
坐在辦公室,只需要在微博私信留言,或點幾下手機APP,連咖啡的配送小哥一會兒就把一杯熱乎乎的咖啡送到你手中。
每杯才收你2塊錢。
3年前,咖啡外賣就是從事這樣的生意。他們瞄準了咖啡市場的火爆,推出咖啡外賣業(yè)務,意圖在“下午茶電商”最后一公里處掘金。
“連咖啡”是它們的代表。
在盈利設計上,2元服務費是補貼配送員的,外賣平臺真正的利潤來自與其合作的星巴克等咖啡品牌門店給的折扣。
比如,27元的中杯拿鐵,在送夠100單的情況下,星巴克會給外賣平臺每杯7元的減免。
也就是說,每天送100杯星巴克咖啡,才可能有900的營收。
考慮到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每天超過100元的油費,這種靠人力“跑腿”的生意,普遍被詬病為“模式單一、利潤微薄、燒錢游戲”。
二、巨頭搶食
除了本身模式的缺陷,更重要的原因是餓了么、百度外賣、美團等外賣巨頭,也切入了咖啡外送領域。
更為要命的是,由于這些大型平臺更寬廣的外賣品類,它們擁有更充足的人力,更全的咖啡品牌,有些成為會員后還能免外送費。
例如,今年年中,餓了么與Costa華北地區(qū)進行獨家戰(zhàn)略合作,首批 46 家華聯(lián) COSTA 門店已經在 5月25日 前全部上線餓了么品牌館。
在餓了么的戰(zhàn)略規(guī)劃中,首先,它要打破正餐的束縛,為吃貨打造包括早餐、下午茶的“全鏈條服務”。
況且,下午茶這個非正餐高峰期時間段的配送,可以充分利用外送人員的余力,實現(xiàn)效率最大化。
而這對連咖啡等咖啡外送平臺來說,是個噩耗。
連咖啡被迫展開自我救贖:它開始自建品牌Coffee Box,企圖染指鏈條上游。
但顯然,這種做法對于企業(yè)的資金、規(guī)模以及產業(yè)鏈都有著很高的要求。
連咖啡看上去有點有心無力。除了燒錢多,以渠道商的身份染指品牌,消費者很難買賬。
畢竟,作為外賣渠道商,消費者對你是沒有忠誠度的。你在消費者眼中就是一個“跑腿兒”的。
他們要喝的是星巴克,而不在乎是誰送過來。
三、陷入絕境
據咖sir調查,如今連咖啡已經沒錢可燒。
它不得不收縮經營,全線退出杭州、成都、深圳、天津等城市,將業(yè)務范圍收縮到北上廣。
同時,星巴克、高樂雅、Costa以及太平洋咖啡等品牌的外送服務費提高為5元。
蕭條的不止連咖啡一家。
事實上,經歷了市場爆發(fā)的咖啡外送市場如今出現(xiàn)擠泡沫的情況,多家咖啡外送企業(yè)相繼退出市場。
依托微信公眾號經營的“星享咖啡微端外送服務”在10月31日還高調打出“下調服務費”的廣告拉攏人氣,但短短一個月后,其客服就已經明確表示他們放棄了這一業(yè)務。
另一個名為“第一咖啡預訂”的公眾號的點餐頁面則已經無法打開。
還有不少咖啡外送平臺的信息長久未更新,客服電話、客服微信形同虛設,或是開始推送與咖啡無關的信息。
這個先天不足的商業(yè)模式,正在掙扎中拉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