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榮溪是國家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國家茶葉產業(yè)技術體系泉州綜合試驗站站長、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按業(yè)內人士的話說,林榮溪是一個“懂茶又愛茶的人”,從福建農林大學茶學專業(yè)畢業(yè)近30年,林榮溪一直與茶為伴。他常開玩笑說,老婆離開十天半月的很正常,但是“離開茶半天,是絕對受不了的”。

“所謂的‘茶葉稀土超標’是被誤讀了,由此給中國茶產業(yè)造成的困擾和損失,已經持續(xù)了10年時間”,看得出,林榮溪確實很痛心。
5月17日,央視新聞頻道《每周質量報告》,對北京市消費者協會近期組織開展的“在北京市場上進行茶葉產品比較實驗”進行了報道。在這次比較試驗中,檢測人員對茶葉樣品的重金屬(稀土)進行了檢測。經過檢測,59個樣品中8個烏龍茶樣品、1個茉莉花茶樣品稀土含量超過國家標準要求,許多在市場上響當當的品牌甚至行業(yè)的龍頭品牌上了“黑榜”。
彼時正值烏龍茶春茶上市高峰,報道一出,消費者的顧慮不言而喻,直接影響了市場行情。而茶業(yè)從業(yè)者,特別是茶葉行業(yè)協會與研究機構,則大分貝提高了取消或者加速修改“茶葉稀土含量國家標準”的聲音。
作為目前中國茶行業(yè)最權威的協會組織———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迅速做出反應,分別致函央視新聞中心和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就此事提出了該協會的意見;并于當天公開發(fā)表《關于有關媒體報道中茶葉食品安全若干問題的說明》,稱“我國茶葉產品與世界其他國家茶葉產品相比整體合格率較高”、“可以放心飲用”。
該《說明》中提到,“我國是稀土含量較為豐富的國家,也是目前國際上唯一制定稀土限量標準的國家。自2005年,我國發(fā)布實施茶葉稀土限量標準以來,茶葉稀土問題一直備受關注和爭議。目前,茶葉稀土元素限量正處在基礎研究、風險評估和指標修訂階段”。
林榮溪解讀了該標準。2005年,衛(wèi)生部出臺GB2762-2005標準,茶葉的稀土標準與稻谷、玉米、小麥等同樣定為2mg/kg(每公斤含量超過2毫克即為超標)。

“首先,你一天吃進多少糧食,多少蔬菜?你一天又喝了多少茶?”林榮溪問道,一公斤的茶葉你能喝多久?而作為國家標準,應該是以保證攝入量不影響健康為前提?!皩⒉枞~與糧食、蔬菜的標準等同,是不科學的”,林榮溪說,就攝入量而言,即便稀土超標10倍的茶葉,也比不上每天大量吃進肚子里的糧食、蔬菜的攝入量。“所以說,中國的茶葉,消費者完全可以放心飲用?!?br />“其次,茶葉是以泡飲方式為主消費的,據相關研究機構研究,重金屬一般都不溶或難溶于水,一般茶湯中不含稀土,即使有,含量也微乎其微,完全可以忽略不計?!标P于這一說法,正在安溪縣調研的國家茶葉產業(yè)技術體系執(zhí)行專家組成員、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尤志明也給予了證實。
“事實上,有關部門也早已意識到茶葉稀土限量標準的不足”,林榮溪介紹說,2010年8月下旬,國家衛(wèi)生部根據我國土壤稀土含量現狀,參照國際上對稀土元素的管理,曾就對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進行修改發(fā)出過征求意見稿,擬取消對糧食、蔬菜、水果、花生仁、馬鈴薯、綠豆、茶葉等植物性食品中稀土限量要求。“不知何故,后來沒了下文?!?br />有關資料顯示,中國有1100多個產茶縣、幾千萬的茶農,涉及茶產業(yè)的人數上億人,茶業(yè)已經成為一個很大的民生產業(yè)。
林榮溪希望,不要因為對稀土標準的不了解,來動搖大家對中國茶葉的喜愛與信任。
(快報投稿郵箱drinknews@vip.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