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志飲品界網不知道「咖啡」為何魅力這么大,如今就連汽車也和咖啡混一起了。

從上面圖片的信息看,可以看到顯眼的星巴克、一輛外形包裹著咖啡色貼紙的車,看起來貌似汽車領域與咖啡領域有些什么關聯(lián)的信息。據了解,1月11日,中國豪華SUV旗艦品牌WEY推出了兩款新車,從其官方公布的信息看,WEY全新車型的最終命名或將以「咖啡飲品」來命名。

在工信部新車申報信息上可以看到,WEY全新車型的備選命名為卡布奇諾、瑪奇朵、摩卡、拿鐵,以上四個名字都是以咖啡飲品的名稱來命名。同時,WEY還將在全球首搭“咖啡智能”整車智能系統(tǒng)。早在2020年7月20日,長城汽車便一口氣對外發(fā)布了“檸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技術品牌,但最吸引人的并不是其研發(fā)成果,而是其獨特的命名方式。難道長城汽車要在車上安裝可以悠閑喝咖啡的智能駕駛軟件嗎??特別的命名可以說是吊足了消費者的胃口了,有網友還稱:長城汽車越來越時尚,很懂得迎合年輕人。不過,所謂的咖啡智駕可不是指在車上安裝喝咖啡的智能駕駛軟件。咖啡智駕是指擁有包括感知冗余、控制器冗余、制動冗余、架構冗余、電源冗余和轉向冗余在內的6大冗余系統(tǒng)。對于咖啡智能這一概念,WEY官方認為:“咖啡代表著品質升級、個性化以及全球化,并希望能像星巴克一樣重新定義“第三空間”,而長城汽車計劃用“咖啡智能”重新定義汽車,要讓汽車成為“移動第三空間?!倍@種新奇的命名方式在汽車領域并不常見,全新的命名模式除了為長城汽車增加與消費者的互動性外,也為其帶來了不少的用戶粘性。此外,行內人士表示:長城汽車咖啡智駕的到來,顛覆了以往智能駕駛在實用性方面的缺失。如今,隨著消費市場的升級,不少創(chuàng)新營銷應運而生,但不管是汽車行業(yè)還是咖啡行業(yè)都需要在不斷探索中找到更多維的營銷模式,并以此拓展新的發(fā)展渠道,“汽車+咖啡”的融合可以說是創(chuàng)新營銷的新打法之一。但汽車跨界咖啡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情了,在這之前已經有很多車企在“汽車+咖啡”這一模式上做文章了。說到汽車與咖啡,可能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會是汽車界的瑞幸,瑞幸咖啡小藍杯與汽車圈有很深的交集,在某次廣州車展上,小藍杯“咖啡攤”還直接搭在了汽車制造商的展位中。2015上海車展上,觀致采用獨特的咖啡廳展臺吸引了大批量的關注度,當時觀致汽車甚至還計劃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打造第一批Qoroscafe觀致咖啡館,從而實現(xiàn)可以互相交流的“共享空間”。另一汽車品牌長安標致雪鐵龍DS也在車展上亮出咖啡機器人以吸引大眾眼球,據稱,該咖啡機器人可以自行完成一杯咖啡的全部流程,其高層表示:未來將會嘗試由傳統(tǒng)的4S店經營模式轉成咖啡店的經營模式。2015年8月,全球首家MINI汽車主題咖啡餐廳在上海開業(yè)。而上汽集團旗下的吉咖啡,主打咖啡跟汽車的結合,將傳統(tǒng)的4S店進行了升級改造,成為汽車生活館,從而更好地為車主提供生活服務。

除此之外,還有企業(yè)是從咖啡館獲取咖啡渣并從中提取出咖啡油,再將咖啡油和別的燃料混合,從而生產出了一種混合柴油。2019年12月,美國福特汽車公司也嘗試回收麥當勞的咖啡渣來制造汽車零部件。因咖啡豆皮可以轉化為耐用材料來強化某些車輛零件,通過將咖啡豆皮在低氧下加熱到高溫,將其與塑料和其他添加劑混合,然后制成顆粒狀物,比如前照燈殼或是其他零部件,而經過咖啡廢料提取后的咖啡渣利用也讓福特汽車變得“更環(huán)?!?。在今天這個多元化市場,品牌間跨界成為一種流行,而咖啡和汽車都有著不同于一般聚會的氣氛,而汽車也不再只是傳統(tǒng)代步工具,而是向未來智能出行伙伴進化。需要探討的是,無論是汽車還是咖啡其“控制”的過程都很相似,只不過,咖啡控制過程在于制作流程,而汽車控制在于研發(fā)調校以及駕控的個人體驗,將其兩者結合在一起將成為一種營銷新打法。圖片來源:網絡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注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注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lián)系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飲品界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