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志若先不論口味好壞,咖啡基本上是容易得到,且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但會不會有一天再也沒有咖啡可以喝?你能想像就連到星巴克也買不到咖啡這樣的杯具情況嗎?
這不是什么末日預言,咖啡雖不至于在我們有生之年絕跡,但是據(jù)澳大利亞氣候研究組織 The Climate Institute 最新報告預測,由于氣候變化、全球變暖、旱災、暴雨等,全球咖啡產地將于 2050 年消失一半,未來咖啡將供不應求、價高珍貴。
或許因為隨便走出家門就能用合理價格方便得買到咖啡,讓你誤以為問題還不嚴重,但其實問題早已迫在眉睫,來看看 MUNCHIES 的報道你就能了解現(xiàn)狀:目前全世界咖啡主要產自所謂的“咖啡帶”(bean belt) —— 鄰近赤道的熱帶產國,如巴西、埃塞俄比亞、哥倫比亞、越南和印尼等。但由于氣候變遷使得溫度上升,改變了降雨分布地區(qū),現(xiàn)有的咖啡產地將不再適合種植咖啡豆,甚至到了 2080 年,諸如精品咖啡界傳奇瑰夏咖啡 (Geisha) 等野生品種可能全面滅絕。
星巴克、Lavazza 等連鎖咖啡巨擘也針對氣候劇變影響咖啡產量發(fā)出警告,但人們對咖啡需求量巨大,全世界每天平均喝掉二十幾億杯咖啡,且以每年 5% 的速度不斷增長。
“此時已是烏云密布,情況極度嚴重,氣候變遷短期內就會造成重大影響,這已經不再是什么未來的事了,就在當下!”意大利Lavazza咖啡代表 Mario Cerutti 在去年一場于米蘭舉行的咖啡與氣候高峰會上嚴肅說道。那問題到底有多嚴重?澳大利亞 The Climate Institute 的報告指出:氣溫只要提高半度,就會“使咖啡產量、風味和香氣產生劇烈變化”,除此之外溫度上升也加重了作物疾病與蟲害。
2012 年由于高海拔地區(qū)暴雨和不合季節(jié)的溫暖天氣,爆發(fā)了咖啡葉銹病 (coffee leaf rust),摧毀了中美洲一半的咖啡豆,其中危地馬拉高達 85% 的作物被破壞殆盡。一種名為咖啡果甲蟲的害蟲每年造成美金五億元虧損,原先多聚集于剛果與其他低海拔產區(qū),曾一度受到控制,現(xiàn)在卻能在高海拔地區(qū)見到蹤影,且隨著氣溫上升可能會爆量增長。
這會是許多咖啡制造商的惡夢,尤其是倚賴咖啡出口的危地馬拉、越南、尼加拉瓜、洪都拉斯等開發(fā)中國家。研究報告指出,2020 年,在墨西哥種植咖啡可能成為歷史,2050 年尼加拉瓜的多數(shù)咖啡莊園將消失,咖啡大國巴西和坦桑尼亞未來數(shù)十年也同樣面臨嚴重損失。
不過,某些損失或可由東非山區(qū)、新幾內亞、印尼和安地斯山脈等地新興產區(qū)的收成抵消。然而全世界約兩千五百萬的咖啡農中,以自營小型農地為主,對他們來說就算離開赤道,轉往其他高海拔地區(qū)發(fā)展幾乎不可能,因為咖啡樹需要花費多年養(yǎng)育,多數(shù)農民沒有足夠資本或時間這么做,他們目前已經在想辦法改種其他多元化作物,才能因應未來生活開銷。
結論咖啡商與農人還能怎么做?或許是拓展新的種植地,但也有研究顯示這樣將傷害更多雨林,另外則有人說要培育新種。
世界上咖啡豆主要分為三大原生種,以阿拉比卡豆種為主,包含各種精品咖啡,另外則是常拿來做即溶咖啡、風味較苦澀的羅布斯塔豆與較少見的利比里亞豆。但是阿拉比卡較為脆弱,易受害蟲和氣候侵襲,故也有人試著結合強健耐長的羅布斯塔,希望培育出既美味又能抵抗災害的品種,但沒人能保證何時能有成果。
當然最根本的解決辦法是停止破壞環(huán)境,但這卻非一己之力能做到,工業(yè)、畜牧業(yè)等消耗自然資源的速度更快,但是若想想那些農民的無助,我們真的應該盡力從自身做起,節(jié)能減碳,做個有環(huán)保意識的消費者。趁現(xiàn)在,趕緊把好豆子都喝個夠
推薦閱讀:科普 | 帶你認識中美洲各國的咖啡(上)科普 | 帶你認識中美洲各國的咖啡(下)科普 | 咖啡館里單品咖啡的種類及口味介紹
免責聲明:網站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注明出處,但因數(shù)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注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lián)系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飲品界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